第四届大湾区名校长十人论坛:民办学校的发展和出路?

发布时间:2024-01-10字体: 设置

 


2023年12月28日,大湾区教育年会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工商学院圆满举行。其中第四届大湾区名校长十人论坛邀请了“海亮教育集团的掌舵人”湘湖未来学校总校长叶翠微、“民校办名校”的星执教育集团执行董事兼总校长张雄记、“诗性教育倡导者”苏州市第十中学原校长柳袁照、“从乡村中走出的励志校长”凤凰三立学校总校长骆东风、“中国教育品牌策划第一人”京师附校总校长陈二泉、“传奇学校的传奇校长”广东东华高中部原副校长王绪冰、“中国式国际化样本学校”的澳门教业中学校长贺诚(因病缺席)、“传奇黄冈”黄广附属增城学校总校长蒋晓明、“新学年教育督学”肇庆致远学校总校长柳兆春、“从媒体人到名校长”的北京东方红学校校长付彦军等十名校长,做客大湾区,大家围绕民办教育的未来发展和出路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什么是高质量教育”“您心中的高质量教育是什么”“学校的高质量教育靠的是什么”“高质量教育在哪里”“你们学校能实现高质量教育吗”,名校长们根据个人的管理经验和人生不同的阅历从不同的角度做出分析,妙语连珠、气氛热烈,在教育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什么是高质量教育?什么是高质量学校?


付彦军(主持人):现场的各位各位嘉宾,线上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有幸能主持这样一个论坛,我是北京东方红学校付彦军,是从一个从媒体人跨界的校长。

今天论坛的主题叫民办学校的发展与出路,当前情况下民办学校如何突围,我想大家肯定内心里面都会有一个概念,那就是“高质量”,今天好多专家都在讲这个高质量,那我们现在能不能请各位校长说一说高质量到底是什么?高质量的教育又是什么?它的内涵、它的外延到底是什么?这就是今天论坛的第一个问题。

张雄记:高质量的关键是什么?什么是高质量?我认为归根结底就是老百姓喜欢的教育就是高质量教育,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就是高质量教育。

现在我们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怎么让他满意呢?目前网络上有一种对民办教育歧视之风。我认为民办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位,宪法规定中国公民有受教育权,而中国老百姓又有对教育选择的权利,所以我认为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就是高质量的教育。

付彦军:请张校长能不能再具讲一下,就是老百姓满意的,他满意的是什么?他满意的是一种过程体验,他满意的是一种结果,还是他满意的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呢?

张雄记:我认为这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每个老百姓他有不同的诉求和需求,我们应该普遍的、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每一个选择和追求。一定程度上来说,好教育他一定不是同质化的教育,一定是有个性化有特色,是一个“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教育,而不是让优秀的孩子充满希望,平庸的孩子没有希望。

付彦军:讲的真好,谢谢张校长。

柳袁照:各位嘉宾各位老师,我曾是插队青年,最后一批。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我们班里的同学,最大的比我大15岁,我是最小的年纪之一。毕业后,我在农村学校待了5年,我回苏州在城区学校待了7年,后来去了教育局,给领导做秘书、任局办公室主任政策法规处处长。11年后,我回到杨绛、费孝通、李政道等人的母校苏州十中当了15年校长,离开校长岗位后,我又到两个民办教育集团当了5年的总校长。

今天论坛的主题:高质量教育发展。什么是高质量的教育?我的职业生涯给了我什么感悟?好教育是什么样子?需要什么来支撑?

我先讲一个案例,再回答。我到学校做校长,去了之后发现一个优秀老师,55岁,到了退休年龄,留用她5年,60岁回家了,回家以后再过了两三年回校开大会,我见到她时几乎已经老态龙钟了。又过几年,是年初一,许多苏州人都在寻找她,老年痴呆离家出走,两天以后,在距离苏州主城50公里的一条水沟里找到了她。

引发我的深思:当一个老师,专业不需要他的时候,当那间教室也不需要她的时候,她回家了。当孩子大了不需要她了,当她孩子的孩子也大了不需要她了,这个老师假如只有专业,而又没有其他个性爱好,这个人会比其他人,更快的老年痴呆。

也是那年的元旦,学校退休教师举行迎新活动,我校有300多个退休教师。迎新活动在体育馆里开展,那些没退休时曾在学校边缘化的音体美老师,却成了主角。而那些语数外的所谓主课老师,专业很好的老师,只知道上课、辅导、补课,傻傻地呆呆地在角落里,似乎是萎缩的样子,刺痛了我。由此,我们决定每年多给退协20万,鼓励他们开展活动,唱歌跳舞,不要做其他任何事情,就让他们去玩。之后,我们又举办在职教师兴趣班,武术、书法、瑜伽,舞蹈等等,兴趣班办在白天,办在周一至周五,有一个条件,我们工作得更好,成绩更突出。

我喜欢看图说话,这个图也可能是一个现实的、具体的场景。有一次我去了西藏的墨脱,雅鲁藏布江从那里流过,形成了一个大拐弯,十分壮观。我站在墨脱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地方,领略她的气势。本来雅鲁藏布江直行而去,偏偏那地方绕了一圈,再蜿蜒向南流去。我看到了这个场景,产生了联想:天天总讲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对某些教师来说,专业发展很好了,多讲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要讲教师的生命成长,讲生命的光彩,讲教师的终身发展,这才是根本。

什么是教育?泰戈尔说,就是生命传递生命的气息,这是最高的境界。什么叫高质量的教师,首先要有生命澎湃焕发的活力,原创精神始终在他身上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创造充满活力的高质量的教育。有这样的老师存在,好教育才有可能。所以,我们的校长,要把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狭义的专业发展放在第一位。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说要进行终身教育,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这方面为何独独把教师忘掉?做老师20年了、30年了、40年了,马上要退休了,还对他说,你要专业发展?总拿专业发展说事,专业发展20年了、30年了、40年了,领导还只是只会提专业发展,不是提出一些新问题?

要拓宽我们的视野、思路,大格局,首先对待老师要这样,如此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出现。我就说这些,谢谢!

付彦军:太棒了,大家用热烈掌声感谢柳校长,今天听王旭明司长的演讲,讲他面对小孩被压,被伤害之后,王司长那种表情、那种感受,都能深深地触动我们。柳校长讲教师的一生,不能把专业当成了毕生的追求,人生还有很多美好的体验,这是一种幸福,这是一种情感!再次掌声感谢!

骆东风:我是肇庆市凤凰三立学校的总校长。回答主持人提出的什么是高质量教育的问题,首先要回到教育的本质上来认识这个问题,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发展,高质量教育当然是促进人的高质量,教育就是成就生命美好,它当然是生命的高质量发展,所以我认为“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高质量教育。以人为本,人是有差异的,就必须尊重差异,只有尊重了孩子的差异,每个孩子他的潜能才能最大的激发,所以我们提出来尊重差异,释放潜能,自主建构。让他们的学习发生在创造性的课堂上,深刻而真实,生动而自主,人能高质量的、自主的个性化发展,生命才能够更美好。

第二句叫“以和为贵”,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就是一个“和”字,要创造和谐的教育关系和人文的环境,来唤醒崇高,激发魅力,让生命美好,向上而自由的生长。我提出来,我们的德育一定要有最大的自主,最小的约束,要有生命的灵动,要让生命的美好回到校园,永驻校园,这也是我理想的教育。

我理解的高质量的教育,就是这样让人高质量发展,让生命高质量生长的教育,谢谢!

叶翠微:这个话题我这么讲,就是“走心有未来”。

什么是“走心”?冯小刚导演过很多商业片,很有票房价值。但是他玩了一个史政片,就是《1942》,这个片不是按商业片逻辑来设计的,而是以一个“走心”的模式演绎,结果市场效益反而更高。这就给了我们一种启示,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有没有有“走心”? 有没有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走进师生及家长的精神世界,让孩子的善良,让孩子的勇敢,让孩子的真诚,让孩子异想天开?让孩子们过一种真正自然主义的校园生活,是我们这一代校长,教师以及行政领导必须面对的一个话题!我觉得这一点可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重要。因为“应试”全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玩得过我们,我们现在要抢人性以及基于人性创新创造的制高点。

第二个就是“有未来”。什么叫“有未来”?不知大家注意到一个现象没有?柳袁照先生也好、王旭明先生也好,我们都是77年恢复高考以后走进大学的,我们是在一种浪漫情怀下完成的学业,包括我们人生态度,所以我们有自己的精神底色。就我个人而言,大学一毕业就投身基础教育,一干就是4 2年,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可以成为一名行政官员,也可以成为某上市公司的总经理,也许还可以成为某大学的一把手等等,但我始终信守我的初心,不离校园,最终桃李遍天下!所以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就是孩子们的成长与未来要有浪漫色彩,我们要办真教育、真办教育。现在有很多孩子因为我们的教育丢失掉了,他们没未来。我们一定要警醒这样一些问题,让校园属于孩子,未来发生在孩子身上。

付彦军:在你的心中,高质量的就是走近孩子,相信孩子,让孩子勇敢,是吧。

陈二泉:高质量的学校,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是叫高质量的学校,北大清华录取人数最多的河北衡水中学是不是一所高质量的学校,具有深加工能力的万人大校安徽毛坦厂中学是不是高质量学校?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勋章”的张桂梅在云南开办的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是不是高质量学校?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可能他们都是,或者都不是。那么什么是高质量的学校,我觉得是最符合教育本质的这样的学校,我们就认为是高质量的学校,这种高质量的学校,哪怕社会不一定认可,家长不一定认可,但是他是符合教育本真,最能接近人的成长规律的,这样一个学校,我们就认为他是高质量的学校。你认可,或者不认可,高质量学校就在那里,生生不息;你喜欢,或者不喜欢,高质量学校就在那里,生机盎然。

历史上高质量学校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涵,但都不会偏离他的本质规律,这是我的一些浅见,谢谢大家!

王绪冰:关于高质量教育是什么?上午咱们好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都进行了诠释,但我想说两句,第一它肯定不仅仅是高分数,第二它肯定也不仅仅是高升学率,也就是说高分数,高升学率不代表真正的高质量。那么什么是高质量,我认为符合教育最终极目标的教育,那么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目前世界上比较公认的说法,能激发人自主发展的,让学生成为一个幸福而优秀的人的教育,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外界评论东华高中的时候总是以培养多少个清北生,考取多少个985,多少个211,遇到我的人都问这些问题。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东华学校,学业教育只是放在第三位的。我们的质量观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生命质量,让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发挥生命的最大价值,让学生在学校度过的每一分钟都成为他生命当中最好的记忆;第二品格教育,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少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所以我们追求培养正品,哪怕次品也可以,就是我们说的品格教育;第三个我们才叫学业教育,升学教育这个必须是要啊,没有升学,没有实力,但是只有升学,也没有魅力。所以我们现在还提出两个负责,既要对学生的学业前途负责,更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所以我觉得真正的优质教育,就是符合教育的终极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就是高质量教育。

蒋晓明:教育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它是一种时代的潮流,当国家在各行各业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教育不高质量发展,肯定与时代脱钩。

高质量教育涵盖的内容指数方面广泛。首先是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这是根本;第二,师生共同发展,不仅仅是学生成长,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幸福的教育,这个才叫高质量教育;第三,符合孩子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才是叫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教育并不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北大清华;第四,全面发展,对学生就这么四句话:吃的饱、睡得香、跑得快、考得赢,吃得饱,能吃就是福,吃得饱说明他身体状况不差,能睡得好,精神质量就高,跑得快说明体格强大,最后还要考的赢。如果这四块都做得好,我相信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呢,他也差不到哪里去啊,这个就是我这个比较粗略的见解。

柳兆春:我说四句话,整个基础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尤其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学校教育内卷蔓延,似乎整个社会评价在呼应分数强国,应试强国,直至考试强国,今天,在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背景下,提出教育强国,这是一种具有未来形态,是一个未来奋斗目标,而高质量不过是一种发展路径指向和策略而已,依旧需要长期主义的认知和行动支持,这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呢,就是对一所学校来说,尤其是民办学校,自创校开始,就应该一直在进行着高质量的发展,因为高质量当中,其中就有一个高学业成绩或者考试高排名,没有这些,就会丧失社会支持,也跑不赢市场,自然就不会走到今天;第三句话,高质量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一拥而上的呼喊,或者百呼众应的这种聚焦,实际上都解决不了个体的一些民办学校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具体困难。高质量发展一定需要大量高质量资源的支撑,那么对学校来说,主要聚焦于人,聚焦于学生的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高质量就是学业性高质量,成长性高质量和生命性高质量。对于一所民办学校来说,如果有足够的安全性,包括资金安全,依照办学结果来反馈,那大概就是六六大顺:师生幸福、家长满意、政府欢心、社会赞誉、同行认可、资方开心;第四句话,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然要回到整个国家教育政策和法规的进一步改革,回到区域教育的正向引领和评价,回到包括社会舆论和公众对高质量含义的正确理解和认同上,回到具体一所学校的育人目标和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主道上。而且,高质量一定不会有标准答案和模板,而是千校千面,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同时,也具有不同阶段的各美其美。高质量发展,永远在路上!

付彦军:高质量的教育不是简单的要升学率,我们要唤醒孩子的内心自主意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团队协作的意识和全球视野的意识,还要什么呢,我们还要让孩子全面发展,还要让孩子懂得得生命至上,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

高质量学校发展的支撑是校长OR制度建设

付彦军:各位校长,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我想问一下,你们在这里开会,有的经常全国开讲座,像这样你们经常离开学校,学校又想高质量发展,你们学校运转靠什么去支撑,我们请在座校长来谈一谈好不好,先从柳校长开始吧。

柳兆春:主要抓组织建设,抓节奏,能用节奏解决的就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解决的就不用开会,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就没问题。

蒋晓明:我觉得一个学校的运转,它主要是顶层设计,顶层不是通过每一件具体的事情来实现管理的,各个执行部门都有相关的干部,那么他们就要有相关的担当,相关的责任,每天学校的工作很多,日复一日基本都是一样的,所以学校管理的体系清晰,管理的制度明确,大家一致的重视,至于说校长在与不在,这个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作。如果校长离开一天,你这个学校运作不下去,这个校长估计也干不下去了。

王绪冰: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如果把希望寄托在某一个领导人身上,那这个国家是没有希望的”,我觉得学校也是如此。如果校长一天不在,这个学校就不行,我觉得这是当校长最大的失败。学校各部门有各部门的任务,比如校长,我觉得校长主要是管战略,中层主要是管战术,基层主要是抓落实。校长的责任侧重是在战略方面和顶层设计方面,主要思想引领、道路指导、方法引导,具体的落实就是校长不要干主任的活,主任不要干教师的活,但是校长都得会、都得懂,所以呢,校长离开了,我觉得不要说离开一天两天,离开一周也没什么事。

陈二泉:学校就像一盘棋,每个干部、每个人都要找好自己的定位,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把定位用线连起来,就是说要理顺学校管理架构,京师附校品牌架构就是,总校长、执行校长、部门主任、级部长,管理重心下移,一个级部就是一个小单位,管理从小单位做起,其他领导只是服务于基层。总校长每月下发目标,执行校长就负责目标任务落实,这叫目标指标量化管理,即学期有目标,目标有指标,指标能量化,只有量化了,才能够考核,才能管理。这其中管理的细节很重要。

付彦军:叶校长,请您重点的谈一谈咱们整个学校的这种高质量的发展,和我们学校的日常的管理制度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就是在制度执行的这层面上,他怎么能把这种高质量的这种理念落实下去的。我听您的学校大艺术、大阅读、大体育,这些东西在你的主任执行的过程中,是怎么把这些理念给完全的灌输下去的?

叶翠微:我认为最高管理就是看似有形实无形,看似无形实有形。要无痕化、要有主题,这个就是追求一种无极的理念,我们现在有形的规律太多太多,缺少文化的东西,如果我们把这样的文化、种子播下去,一年不怕两年、三年他会形成一个很有规律运转。

骆东风:第一,我们是以校为家的校长;第二,我们是天地行走的校长;第三,我们的校长也告诉过我们,当好校长,你要带着别人干,干给别人看。

所以我说,一个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精神,就是一座灯塔。所以我要求老师们,我们是孩子们心中的那盏灯,要时刻照亮孩子们的心灵。

我离开学校长了,最失落的是咱们的师生,所以我就说,要做一个暖心的校长,不要做一个太放心的校长,一走走一个月、走一年是不负责任的,就这样一个体会。

柳袁照:骆校长说到我心里了,在学校师生都是第一位的,当然遇到具体情况是有差异的,学生第一,老师第二,学校第三。第二,主持人这个问题,说放心不放心,现在很多的民校,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念在指导、引导和管理,有的是封建式,他就是控制,控制学生、控制教师的行为,不在场我也能控制,也有办法控制,这是思想上的控制。这是和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的,现代教育是开放、让师生自由、奔放,只有让孩子们和老师在自由放飞中,才有一定的空间去引导,这是一种管理的模式。另外,要看学校的管理机制有没有建成,是不是用系统管理理念下形成的管理机制。

张雄记:我认为做一个校长,首先你在办学校的时候有思想和灵魂,建立好适合学校的办学的管理体制,校长不要做主任的事,主任不做校长的事。我们首先要在制度上,给中层、老师有责有权,把自己定位在为他服务,管目标,不要太管过程。我认为作为校长应该是管思想和管目标,不要管过程或者少管过程。

  高质量教育在哪里?你们学校能够实现吗?

付彦军:今天总共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高质量的发展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我们日常的这种管理的流程到底能不能支撑我们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和我们的办学理念;那么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在这种高质量的引领下,通过目前的这种管理的流程也好、理念也好,那么他能真正的走向未来我们理想的教育吗?就是说教育高质量发展跟我们学校目前的管理制度,跟老百姓对我们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个人成长的期待,能否一致或能实现吗?请你们简单的说一下,你感觉到这样的一个未来的高质量教育,是什么样的,能够实现吗?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谢谢!

柳袁照:未来教育属于优秀的文化传统。

骆东风:我相信我们都在变革,我们都在创造,我们今天每一天的生动的探索性的实践,就是未来的高质量。

叶翠微:我们要相信实践,也要相信命运。

陈二泉:能够支撑这个学校高质量的制度我们积累了几十年了,但是我们还一直在路上,还在不断的对于我们认识和过程来不断的修正,所以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王绪冰:未来十年可能是中国教育,特别是民办教育,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那么谁能在这一场大浪淘沙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呢?就是高质量。谁能够高质量发展,谁就站得稳、留得住。

蒋晓明:你有理想有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去努力,努力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奋斗,去追求,我相信成功就是属于我们的。

张雄记:高质量教育就是你办的学校是不是深加工能力强、与时俱进、有创新、有特色,社会认可政府赞誉,这就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很重要指标。

柳兆春:高质量发展是民族复兴的一个伟大目标,高质量发展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已经在行动当中,终将抵达。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没经本人审阅,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