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办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层面的统一部署下,经过一个阶段的调整和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发展格局出现了较大变化,在规模结构得到优化、公益属性更加彰显的同时,存量部分的民办中小学正纷纷走向内涵建设和特色培育的新赛道,行业发展也由此呈现出新气象、新特征。
过去两年来,从规模来看,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数及在校生规模均呈下降趋势;而分学校类型看,其中一贯制学校在校生(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占比则逐年攀升。随着近年来相关监管政策的深入实施,民办中小学办学更加规范,在规模扩张面临“增长极限”的情况下,不少举办者开始寻求转型发展之路。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上,广大民办中小学将爱国主义全面融入课程与实践,着力推进科学类课程与实验课改革,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并尝试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学校重构教学生态。在学校发展路径上,不少优质民办教育集团(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合作开展委托管理,部分民办学校按规范要求进行了更名,同时也有一些民办学校开启了合并、重组、转制乃至停办模式。
未来一个时期,就全国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趋势看,大致有三个特点:一是宏观规范管理的基点不变,各地配套政策将不断细化和完善;二是国际教育服务供给不断增加,家长对优质民办教育资源的需未减;三是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将更加重视内涵建设,稳步走向高质量、特色化发展。
面向未来,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大背景下,我国民办义务教育的改革发展既有自身优势,也有外部挑战。优势体现在:(1)具有灵活的机制优势,决策自主高效,善于引用科技手段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2)具有精细的服务优势,能够采用差异化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3)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以利用多样化手段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上闯出新路。挑战表现在:(1)招生规模、招生范围及招生方式受限,加上适龄入学人口大幅减少,将给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发展带来持续冲击;(2)随着公办学校办学投入的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不断扩容提质,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将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3)囿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各级地方政府对民办义务教育的扶持政策短期内仍然难以全面落实。鉴于行情分析和趋势展望,本报告就如何促进民办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因地制宜做好民办义务教育的发展布局和结构优化;(2)要完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政策体系及管理制度,坚持规范与扶持并举,进一步释放民办学校的办学活力;(3)要力促民办学校内涵发展,探索建立融合课程的行业认证制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融合课程体系;(4)要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在鼓励部分优质学校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同时,通过市场手段引导一些办学质量不佳的民办学校有序退出。
目 录
1.小学规模呈下降趋势,一贯制学校在校生(小学阶段)占比逐年攀升2.初中规模呈下降趋势,一贯制学校在校生(初中阶段)占比逐年攀升1.不少优质民办教育集团(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合作开展委托管理2.部分民办学校按规范要求进行更名,也有一些民办学校开启了合并、重组、转制乃至停办模式(一)政策走向:宏观规范管理的基点不变,各地配套政策将不断细化和完善(二)市场分析:国际教育服务供给不断增加,家长对优质民办教育资源需求未减(三)转型路径:民办学校将更加重视内涵建设,稳步走向高质量、特色化发展1.灵活的机制优势,决策自主高效,善于引用科技手段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2.精细的服务优势,能够采用差异化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3.丰富的资源优势,利用多样化手段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上闯出新路1.招生规模、招生范围及招生方式受限,加上适龄入学人口大幅减少,给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发展带来持续冲击2.随着公办学校办学投入的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不断扩容提质,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将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3.囿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各级地方政府对民办义务教育的扶持政策短期内难以全面落实. (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因地制宜做好民办义务教育的发展布局和结构优化(二)要完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政策体系及管理制度,坚持规范与扶持并举,进一步释放民办学校的办学活力(三)要力促民办学校内涵发展,探索建立融合课程的行业认证制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融合课程体系(四)要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在鼓励部分优质学校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同时,通过市场手段引导一些办学质量不佳的民办学校有序退出
一、全国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2023 年,全国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1.01 万所,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小学 14.35 万所,初中 5.23 万所)的 5.16%;在校生 1221.99 万人(含政府购买学位 609.46 万人),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小学 1.08 亿人,初中 5243.69 万人)的 7.62%,若不包含政府购买学位,占比仅为 3.82%。全国民办义务教育变化趋势如图 1 所示,2020 年至 2023 年,全国民办义务教育整体规模呈下降趋势,其中,2022 年较上年的下降幅度较大,学校数减少1700 所,在校生数减少 317.25 万人,分别下降了 13.93%、18.95%。2023 年较上年的下降幅度放缓,学校数减少 400 所,在校生减少 134.86 万人,分别下降了3.8%%、9.94%。
分阶段来看,具体特点如下:
1.小学规模呈下降趋势,一贯制学校在校生(小学阶段) 占比逐年攀升
2022 年全国共有民办小学 5056 所,专任教师 18.97 万人,在校学生 774.86 万人,分别占全国小学阶段总数的比例为 3.39% 、3.26% 、7.22% 。从全国民办小 学的变化趋势看,2019 年至 2022 年全国民办小学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22 年较上年的下降幅度较大,学校数减少 953 所,下降 15.86%;在校生数 2020 年较上年小幅增长,之后均呈下降趋势,2022 年较上年减少 177.9649 万人,下降 18.68% 。(详见图 2)按学校类型划分,2022 年独立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阶段)、十二 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阶段)在校生占小学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40.22%、 44.48% 、15.30%,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占比最高。从在校生总人数来看,独立小 学的在校生人数占比逐年下降,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人数 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详见表 1)
2.初中规模呈下降趋势,一贯制学校在校生(初中阶段)占比逐年攀升2022 年全国共有民办初中 5479 所,专任教师 48.31 万人,在校学生 581.99 万人,分别占全国初中阶段总数的比例为 10.44% 、11.30% 、11.37% 。全国民办初中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2019 年至 2022 年全国民办初中数量呈先增后减的趋 势,2022 年较上年的下降幅度较大,学校数减少 673 所,下降 10.94%;在校生 数与学校数的变化趋势一致,也是先增后减,2022 年较上年减少 139.2866 万人, 下降 19.31% 。(详见图 3)按学校类型划分,2022 年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阶段)、十二 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阶段)、完全中学在校生占初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分别 为 19.01%、45.17%、21.01% 、14.80% 。由此可见,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占比最高,。 从变化趋势来看,初级中学和完全中学在校生占比逐年下降,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占比逐年上升。(详见表 2)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
2022 年4 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 2023 年 5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民 办义务教育学校在强监管的政策环境下,为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课 程和教学改革。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1.将爱国主义全面融入课程与实践
民办国际特色学校对中英文授课的比例进行调整,部分学校增设“道德与法 治 ”课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课程等。同时,民 办中小学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利用校内丰富的社团活动以及校外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等资源,发挥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引导学 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案例 1:北京某教育集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关键词,分解到每 个月的主题活动中,9 月是爱国月,该教育集团的30 所学校围绕“爱国 ”主题, 举办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或是看一场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或是组织 一次烈士陵园的祭扫活动,或是举办爱国月朗诵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使 爱国主义深入所有学子的自觉意识和日常行为之中,红色基因得到传承。案例 2:北京某中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基因的传承,开展丰富多彩的 主题教育,如“三一八 ”纪念、清明节祭扫、国家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等,有计 划、有情境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学校设立青年志愿岗,如“雷锋岗 ”、“少年先 锋岗 ”等,有针对性、有操作性地滋养学生的情怀;学校创办媒体宣传平台,如 广播站、校刊等,适时适切、潜移默化地培养爱国情操。
2.推进科学类课程与实验课改革
近两年,民办中小学加快推进科学类课程改革,包括:鼓励教师设计学科内 跨主题学习和跨学科综合科学实践活动;增加实验课、实验考核等方式,帮助学 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实验和探究项目,强化日常实验教学,以实验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创新思维;借助高校实验室、博物馆、科技馆和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的科技 资源培养拔尖科技人才;开设航模、机器人、生物科技、数学建模课程等科技类 课程;打造专业科技竞赛培养和服务体系等。案例 1:科学教育是天立教育的一颗明珠,学校围绕科学课程不断研发创新, 推进科学教师及师培质量。天立 TLI科技课程是贯穿整个 K-12 学段的专修课程 体系,其育人目标是让孩子认识、思考世界,培养出热爱世界并能创新改造(改 变和造福)世界的人。天立 TLI科技课程由人工智造、航空航天、自然科学三大 板块构成,以科普教育为基础,人工智能教育为核心,航空航天科技教育为突破 口,多种教育模式协同。天立教育已形成行业领先的专业科技竞赛培养和服务体 系,在广泛服务天立师生的同时,还为国家级赛事主办方和全国各类学校提供内 容、设备和平台等专业服务。案例 2:北京朝阳凯文科创研究中心(STEM Research Center)是中学部推 出的科学项目, 目的是让有科创潜质的学生提前一年进入国际科创课程的学习, 并通过严谨的科创实验培养学生升往名校,为其未来从事科学方向的研究提供机 会。中学部的老师们从实验流程、课程方法论等维度进行深入指导,推动报告撰 写、分析数据等专项训练。学生在专属的课程、项目和科学导师的引领下获得更 深入的学习体验,在科学的世界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3.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堵点在于突破一刀切、一律化的课程模式,改变教学内 容局限和窄化的问题,强化个性化培养和自主化发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 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民办教育本就定位于“促选择 ”“满足多样化需求 ”, 在满足创新人才的个性化需求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民办国际特色学校以我国义 务教育新课标为基础,借鉴国外的课程体系,创建中外融合课程,表现出“一校 一貌 ”的特征,每个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各有特色。虽然课程体系不尽相 同,但“项目式教学 ”“跨学科主题学习 ”“解决真问题的情景式教学设计 ”等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成为高频词汇。民办国际特色学校正在打造注重培养集知识基 础、学习兴趣、综合素质为一体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近两年趋势来看,民办教育越来越聚焦拔尖创新人才的一体化贯通培养,以及部分民办学校借助校外 资源,与高校、研究院等开展合作。案例 1:北京明诚外国语学校入选首批朝阳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 为创新人才设计了贯通式培养路径,在基础教育阶段充分发掘学生潜力,根据其 个性特点,集中创新型教师,研制个性化的十二年制培养方案,并在落实的过程 中,有层次、有梯度地配置课程和教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完全按照创新型 人才自身的特点,为其量身打造个性化的课程方案,保证不同的创新型人才能够 拥有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案例 2:重庆巴南育才实验中学与电子科技大学的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签 约,在高校的支持下,将科技精神和理念融入孩子的学习中,探索科技拔尖人才 培养的新路。此次合作是高校和中学融通培养人才的新尝试,通过科技研学、联 合培养、师生互动等多种方式,做好基础教育与高校的延伸和衔接,聚焦关键领 域,展开深度合作,培养更具开阔视野和爱国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4.数字化转型推动学校重构教学生态
数字化技术已不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逐渐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引领教与学模式的革新与提升。尤其随着 ChatGPT 等人工智能的兴起,其数字内容孪生能力、数字编辑能力、数字创作能力,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民办中小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借助新技术,在适合的教育场景中发挥作用。包括数据驱动的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变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智慧作业系统能够帮助教师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的作业,形成每个学生独特的知识图谱画像;智慧体育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培养运动习惯、提高动作规范性、科学规避运动风险;等。数字化转型正在全面学校的教学生态,改变让学生从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助力课堂教学和学生高质量成长。案例 1:丽英小学是首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 的浪潮中,以学习需求挖掘为起点、以核心问题学习为引领、以数字教育资源为 支撑、以关键能力培养为指向的“智学课堂 ”教学新模式不断提升。在中低年级 课堂,游戏化的方式可以进行闯关学习,可视化的手段可以用来表达、展示;在中高年级,移动终端“三个助手 ”(备课助手、教学助手与作业辅导助手)和智 慧课堂项目的全覆盖、常态化推进,呈现了基于数据的丰富多样的学习生态。案例 2:汇佳学校选择与微软合作携手打造未来学校,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和 创新的教学模式。汇佳学校借助微软新型科技数字化教育平台,整合各方教育教 学资源,通过大数据及个性化行为分析,为学生提供更精准和定制化的个性学习 课程与评估;课前进行多媒体高效备课,辅助学生在线预习并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在课堂上,双向互动教学模式随时与每位同学保持沟通;学生们可以在动手实践 过程中接受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思维的启蒙,全面发展兴趣爱好, 培养综合思维及动手能力。
(三)学校转型发展的情况
随着民办义务教育政策的颁布,我国民办义务教育进入强监管时期,“公参民 ”办学被叫停,民办学校在规范办学的前提下,寻求转型发展之路,2022-2023 年也可以说是民办中小学的转型发展之年,主要表现出如下形态。
1.不少优质民办教育集团(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合作开展委托管理
部分民办教育集团在剥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时,宣布未来将拓展教育服务管理业务,致力于运营管理学校。民办教育集团(民办学校)作为托管方,需要在资金、师资、管理等方面有足够的实力,以及积累多年的品牌和历史成绩作为信誉保障和依托。优质的民办教育集团(民办学校)发挥龙头作用,以政府聘请、委托管理等形式,在公办学校性质、经费投入机制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公民办学校的教师、管理干部的轮岗交流,相互购买管理服务、教学资源和科研成果等方 式,加强对薄弱学校管理,以及输入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而一定程度上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政策关注的重点在于优质均衡发展,这一模式满足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民办教育集团(民办学校)而言,可以获得托管经费,输出社会影响力,减少重资产投入,转向轻资产发展等,实现政府和市场双赢。民办教育集团托管公办学校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由单体校托管逐渐转变为学区化、地区化托管。从学校布局来看,最开始的学校托管都是“点对点 ”形式,近年来逐渐扩大至某区、某县。上海世外教育集团与上海、浙江等地签订 合作办学协议,在青浦、金山、临港等地建立托管学校。海亮教育促进“乡村振 兴 ”,将托管业务带入山东、云南等地。二是被托管学校大多为义务教育阶段的 公办学校。从学段来看,托管学校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含有部分高中学段。这 与我国义务阶段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有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 教育的差距较大。各地政府希望通过托管方式,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壮大薄弱公 办学校的办学实力,逐步实现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的跨越。案例 1:上海青浦区教育局委托上海民办兰生中学 2022 年 8 月起管理两所 公立学校——思源小学和思源中学。委托管理期间,上海青浦区教育局委派专人 担任学校法人代表,上海民办兰生中学派出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管理和运行。合 作内容涉及人才共育、课题共研等内容。此次合作办学旨在通过外引内培、融合 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和共享,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案例 2:截至2024 年 3 月,短短的两年时间海亮教育已服务全国 19 省 44 市 64 县的 111 所学校,在浙江山区 26 县、红色革命老区、教育相对薄弱的县域 为超 25 所小学、超 50 所初中、超 35 所高中提供了县域综合管理服务,服务学 生超 19 万人,服务县域教师超 12000 名。海亮教育是以乡村教育振兴学校综合 管理服务的模式,即将沿海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给欠发达 县域,为其提供优质综合服务,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助力县域教育提质增效。案例 3:截至2024 年,上海世外教育集团托管学校已达 48 所。托管的意义 的意义在于如何把新的管理理念、方法策略更好地融合进入公办学校来带动公办 学校的发展,并通过托管公办发挥世外教育集团的社会价值,提高社会影响力。 比如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作为被委托学校,吸纳了世外教育集团“ 中国心,世 界眼 ”的教育理念,实施双语教育,创建高质量、有特色的国际化学校,在课程 设置、教学理念上与世外教育集团直属学校有高度相似性。 2.部分民办学校按规范要求进行更名,也有一些民办学校开启了合并、重组、转制乃至停办模式一是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更名。政策对于民办国际化学校的名称做出明确规定:民办学校名称不得冠以“ 中国 ”“中华 ”“全国 ”“世界 ”“国际 ”“全球 ”等字样;全国各地大批的民办中小学校更名,去“ 国际 ”、去公办名称、统一后 缀。比如“北京哈罗国际学校 ”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礼德学校 ”;“上海耀中 国际学校 ”更名为“上海耀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据新学说不完全统计, 自2021 年开始 2023 年 9 月止,全国共有 190 所民办国际化学校完成更名,更名学 校涉及全国 13 省,北京(11 所),上海(20 所),江苏(35 所),广东(89 所)更名学校的数量最多。二是民办中小学校出现停办、合并的现象。学校停办或合并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无法取得办学许可证而资质不全停办的学校,比如太子湾实验部、成都威斯 敏特公学、深圳哈罗礼德学校;不符合“六独立 ”要求停办的学校,比如洋河中加学校;受全球疫情流行、中国教育政策的变化和香港合作方在资金方面的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英国威斯敏斯特学校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还有在建校过程中主动申请停办的学校,比如龙江瀚洋双语学校、张家口一零一中学国际学校;受“公参民 ”规范政策的影响,“清华附中国际学校 ”更名为“北京朝阳区清森学校 ”,去年与北京探月学院合并,再次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探月学校 ”。2023 年 3 月多地民办学校接连倒闭引发关注,河南焦作武陟县北街小学因资金链断裂、经营不善关停,同月内宣布倒闭的民办学校高达 4 家。随着部分民办中小学停办、合并、转制,办学行为更为规范。三是“公参民 ”学校转制为公办。教育部明确要求以下四种情形的“公参民 ”学校应在两年内转为公办学校:公办学校单独举办或者公办学校与其他公有主体合作举办的“公参民 ”学校,应转为公办学校;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公参民 ”学校,经协商一致且条件成熟的,可以转为公办学校;既有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的“公参民 ”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转为公办学校,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学位、继续办学;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公参民 ”学校,不符合“六独立 ”要求且难以整改到位的,可视情况转为公办学校或终止办学。全国各地纷纷出台地方性指导文件,有序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 ”学校专项规范工作。比如,成都市教育局印发《成都市“公参民 ”学校转设公办学校工作指南》。不完全统计,成都有 21 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重庆作为“名校办民校 ”较多的地区,有 39 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武汉有12 所转为公办,北京有8 所转为公办。“公参民 ”学校转设为公办学校涉及很多方面,如招生政策及学费变化、教 师编制及待遇等,以及“学区 ”调整。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包括:收费调整 可能导致办学投入差异,引发原有办学特色消失与办学质量下降的问题;部分“公 参民 ”学校转制为公办学校之后,受政府经费投入所限,教师工资与福利待遇受 到影响,引发教师队伍不稳定,进而对学校教育教学造成不良影响等。
二、全国民办义务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政策走向:宏观规范管理的基点不变,各地配套政策将不断细化和完善2022-2023 年我国民办义务教育规范管理的基点没有变化,在总体可控、总 量缩减的基础上,各地再出台更为严厉政策的可能性不大,接下来民办教育政策 预计将进入相对平缓的过渡阶段。一是各地继续完善民办中小学收费管理办法。针对《意见》中“非营利性民 办学校收费的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的要求,各地继续完善民办中小学收费管理办法,加快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加强收费标准调控,防止过高收费,体现办学的公益属性。2023 年北京、广东纷纷发布民办中小学收费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1] ,全面落实非营利性和成本补偿原则,对收费项目、收费周期、收费定价程序及机制,以及学校收费调整间隔期和调整幅度等做出明确规定。与此同时,设区、市一级也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出台相关细则,比如,2024 年 2 月,广东珠海市《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民办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办法〉的指导意见》,明确细化了区管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和市管学校的定价程序,以及学校提出申请、教育部门向同级发改部门提交审核意见等环节的时 间节点,上报材料的清单等事项,对于有定(调)价需求的学校具有极强的指导 意义。以及北京怀柔区发布《怀柔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陕西晋中市发布《关于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收费标准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等。各地有关民办中小学收费的管理办法和落实细则正在不断细化、完善。二是全国各地陆续出台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购买学位的政策。《民促法》明确政府购买服务从学前教育扩大到“义务教育和其他公共教育服务 ”,为完成义 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在校生人数控制在 5%以内的目标,全国各地开始陆续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增加公办学位供给,出台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购买学位的政策。 比如,《广州市购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服务实施意见》《运城市盐湖区人民 政府办公室关于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购买学位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其中,购买 学位标准主要考虑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因地制宜,广州要求“各区原则上按小学 生不低于每人每年 5000 元、初中生不低于每人每年 6000 元的标准实施购买学位服务。”上海市政府采购小学学位的标准是每人每年 28500 元,初中学位标准是每人每年 38500 元。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后,学生可以免交学费或少交学费进入民办学校,降低学生和家长的教育经济教育负担。各地政府购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的机制正在不断优化、完善,支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全国多地加强民办学校资金监管。2022 年 11 月,《深圳市民办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发布,主要针对迫切需要规范的收费和代收费管理、举办者投入、政府补助收支、政府补助资产购建和使用、财务清算等财务行为,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科学编制预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筹集办学资金,落实法人财产权;加强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合理配置资产。2023 年 2 月,湖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资金监管的通知》。亮点在于:对民办教育机构资金的收支两条线提出管理要求;对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市场监督管理等涉及民办学校资金监管的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准确划分;对关联交易提出新要求。同年8 月,《云南省民办学校财务管理及办学资金监管办法(试行)的通知》发布,2024 年1 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上海市民办学校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对账户的开立、备案、使用、管理、重大事项报告、监督管理等作出规定,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财务行为,防范资金风险,切实保障各方合法权益。通过监管,可以确保民办学校的资金被适当且有效地用于教育和教学活动,而不是被挪用或浪费,资金监管是防范民办学校办学风险的关键,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但是,如何实现民办学校资金监管和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之间的平衡,还需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二)市场分析:国际教育服务供给不断增加,家长对优质民办教育资源的需求未减民办中小学市场分析能够了解教育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对于教育投资者做出 决策,选择合适地区和类型的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资源 的配置,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多地新增民办国际学校,以东南地区为主。近年来,各地国际学校教育服务供给能力的不断提升,有数据显示,2022 年全国新增国际学校 40 所,其中 民办学校 37 所,占据主要地位。2023 年全国新增国际学校 17 所,国际学校与前两年(2020 年 56 所,2021 年 51 所)相比,新建校的速度进一步放缓。从地 区分布来看,新增国际学校总体格局呈现东南强、西北弱,高度集中于一线城市。(详见表 3)二是家长对于优质民办教育资源的需求未减,聚焦学生个性化发展。当前,对于优质民办教育资源的需求主要聚焦在国际教育需求和最优教育需求两个方面。
(1)国际教育需求,这类家庭的孩子未来走出国留学的道路,对国际学校 需求持续旺盛。新东方发布的《2023 年中国国际化学校调研白皮书》显示,后 疫情时代,留学趋势正在不断升温,2022 年国际学校的招生数量猛增,总量远 超疫情之前,比 2019 年增长了 23% ,家庭对于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并未因疫情发 生根本性改变。在对学校的选择方面,家长普遍关注的是学校口碑、国际课程体 系、教师资源、课程丰富程度以及权威认证,占比均在五成左右。对课程体系的 选择基本奠定了学生未来的目标留学国家及地区,学校口碑、教师资源和课程丰 富程度则关系着学生未来所在的教育环境和未来发展的多样性。(2)最优教育需求,这类家庭的孩子没有明确出国留学的计划,但是希望 通过得到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希望学校能够提供多元教育的体验,包括小班化教学,项目式教学等,以及不出国门就可以从小接触国外以及全球的文化体系以及更加全面的知识结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中国家庭对于子女教育的多元需求愈加强烈,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具有国际视野、全球胜任力,另一方面在拓展国际视野的同时希望拥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国际学校提供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之一的双语或多语种学习,在中外教育融合方面具有优势。此外,随着教育变革,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理念日渐趋于成熟和理性,关注孩子健全的人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广见闻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孩子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很多民办国际特色学校专门推出了“综合素质班 ”等班型,满足家长的多样化需求。(三)转型路径: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将更加重视内涵建设,稳步走向高质量、特色化发展之路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总体规模逐年下降的趋势下,如何做优存量,走向高质 量、特色化是民办学校未来发展的关键。已有一批民办中小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一是建设优质的课程体系。“选学校就是选课程 ”,尤其对于“一校一貌 ”的民办国际特色学校而言,可见课程的重要性。“贝赛思 ”教育集团和上海世外教育集团在课程建设方面分别做出了探索。作为美式学校,贝赛思主要实行 AP 课程,在这一课程的实行过程中,不同于传统国际化学校给人以慢节奏、自由探索的教学风格印象。贝赛思主张快节奏、强学术的教学,贝赛思主张螺旋式上升教学,即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即为学生打好 AP 核心科目如微积分等基础知识点,为快速衔接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尤其注重学术,当前贝赛思在国际学校市场已然开辟了属于自身的独有的市场领域。上海世外教育集团则走出了一条兼顾学术与全人教育的中西融合教学体系道路。世外小学和世外中学均在 IB 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属于自身的独特教学优势。世外小学施行 4 加 1 教学模式,即 4 天项目制教学加上 1 天的探索式教学。世外中学主攻学术成绩,在IB 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高水平和普通水平对学生实施分层走班式教学。二是打造有内涵的特色品牌学校。民办学校原来“摇旗呐喊 ”式的品牌宣传,以及借助公办名校品牌“背书 ”等方式在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的背景下受到限制。民办中小学打造品牌逐渐回归本质,更清晰的学校定位、更具创新性的体验场景、更优质的教育内容输出、更多与家长学生的共创活动等均可以成为民办学校打造特色品牌的关键。打造有内涵的特色品牌学校,各地已经在行动,比如上海市已经开展了多轮民办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其目的在于更大程度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多样化、差异化、特色化需求,更全面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充分激发民办中小学的办学活力,形成一批注重内涵发展和特色建设,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民办中小学典型。以及广东省民办学校品牌提升计划中还提及打造品牌教师队伍,具体举措包括在遴选培养中小学优秀骨干队伍时应向民办学校倾斜,加强民办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培训的保障力度等。三、民办义务教育的优势与挑战
民办义务教育走特色化、精品化、个性化、品质化以及创新化是未来发展的 方向,民办义务教育在转型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 定的挑战。1.灵活的机制优势,决策自主高效,善于引用科技手段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随着互联网的无处不在和人工智能的普及,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以及管理模式正经历着革命性的变革,这也将重塑教育产业格局,传统学校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实行教育数字化上有一定的优势:第一,学校决策自主,善于引进教育科技。从近两年各省陆续颁布的民办义务教育收费政策来看,学校要根据办学成本、市场需求等自主定价,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或者指导,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办学经费的优势引进教育科技,提升教育质量。新政规定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只能是非营利性,国内不少教育集团纷纷从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转向为薄弱学校提供服务,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教育科技上具有较大的需求空间。第二,办学体制灵活,可以长线布局整体谋划。公办学校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需要根据整个区域规划以及政府财政实力通盘考虑,受到财务预算拨款制度以及负责人职位变更等因素影响,教育科技规划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民办学校办学体制更加灵活,可以立足自身发展需求在数字化校园、课堂教学、教育管理等方面作出长远规划,逐步实施。2.精细的服务优势,能够采用差异化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民办义务教育定位于为部分有个性化需求的受教育者提供差异化教育服务,优质特色、多样化、可选择是民办中小学发展优势。第一,借助专业团队打 造个性化的育人体系。不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依托咨询公司或教育集团打造学校 的课程体系和育人体系,采用精品化、差异化模式满足学生及家长的个性化需求。 这些教育咨询公司或教育集团往往能在学校运营、管理与改进,学校托管、课程 建构、团队培养、品牌塑造和咨询服务等办学领域为学校提供综合与个性化解决 方案。第二,实行小班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孩子成长。公办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 大班额现象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开始实施小班化管理,保证每 个孩子得到最优发展,有的民办学校可以采取一生一课标的全新模式,甚至根据 学生成长需要设置援助课程、书院课程,为每一位学生配备自己的学业导师、心理导师、生涯规划导师,使学生在每一个成长节点上都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3.丰富的资源优势,利用多样化手段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上闯出新路拔尖创新人才对国家自主创新、可持续性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引领作用。目前 大中小学段割裂,育人链条脱节、家校社资源分散且缺乏协同等问题较突出,民 办学校在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一,可以整合优质师资加强课程迭代。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举办者一般都是教育集团、优质企业等,教育集团旗下包括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民办学校,集团内部会投入大量的经费,网络全国各个领域的专家,将最新的资源融入到课程研发,在集团校内部之间推广,一些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培养创新人才意义深远,如学科融合性课程、探究 性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选课走班、兴趣社团活动等。第二,向外连接整合家校社资源开展协同培养。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实践项目,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与高校实验室联系或者与企业的高新技术研究院建立联系,将优质师资引进学校,助力学校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据调研,不少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如新英才学校与科大讯飞合作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天津英华实验学校与中国科技大学、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量子科技创新实验室。同时,学校也需要更加注重与社会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二)挑战1.招生规模、招生范围及招生方式受限,加上适龄入学人口大幅减少,将给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发展带来持续冲击
如前文所述,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数及在校生数占比呈现明显的“双降 ”趋势。截止2022 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总数减少到1.05 万所,较 2021 年净减少了1700 所,其占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的比例从上一年的5.87%下降到 5.21% ,而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在校生总数则减少到了1356.85 万人(含政府购买学位 736.37 万人),较 2021 年净减少了317.25 万,其中全部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从上一年的 10.77%下降到了8.58%(如果扣除政府购买学位, 这一比例下降至 3.92%)。2023 年全年出生人口仅有 956 万人,最近三年各区、 县人口出生数,新生儿斩腰式下降,再有几年小学入学数只少减三分之一甚至还 要多,民办学校举办者要思考如何应对生源减少这个问题。总体上,民办义务教 育会面临以下挑战:第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面临更激烈的内部竞争。民办学校的未来,在总体数量上减少的同时,内部会产生极大的分化,高端民办学校、特色民办学校,升学率高的民办学校,民办学校内部会出现更激烈的竞争,生存下来的民办学校办学质量会有较大提升。第二,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位需求空间分布继续拉大。伴随少子化趋势,义务教育学位需求总量将缩减,但城乡学位需求的空间分布差别将继续拉大,全国城镇人口不断向发达地区、经济活跃地区转移,学位资源将面临人口流入区紧俏和流出区域生源断区并存的状况。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分布位置和服务人群的定位也是未来发展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2.随着公办学校办学投入的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不断扩容提质,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将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随着公办学校办学投入的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不断扩容提质,义务 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将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民办义务教育阶段逐渐进入了规范、转型、提质、思特、非营利的时代,具体表现在:民办义务教育阶段不受资本裹挟,全部办成非营利性、科技创新倒逼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生存的基础上寻求第二次再发展的机会;在服务方面由单纯迎合家长满意型服务进入到提供增值服务和超值服务上,在经费管理方面进入到所有办学结余用于学校再投入阶段,在品质方面进入到教育数字化、大中小贯通培养上;管理上从单纯的制度管理走向学校治理,课程供给上立足学生提供多元化课程选择到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课程上;在校园环境上也从注重物理环境过度到注重校园生态上。民办义务教育的价值,在于民办学校立足现实和发展前景,在教育理念、数字化校园、智慧课堂、未来学校建设、私人教育服务订制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做义务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探索者。民办教育举办者要立足国内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的大循环战略,办学人要从利益驱动型办学转变为使命驱动型办学,“持正守心、与大时代同频共振 ”,这可能是思考民校办学定位最基本的底层逻辑,学校运营和管理实现“系统创新、高位创新 ”是民校义务教育学校定位的切入点。如何把握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民办教育未来政策走向,及时调整学校发展定位,从激烈的竞争中闯出一条新路是举办者的面临的一大难题。3. 囿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各级地方政府对民办义务教育的扶持政策短期内难以全面落实十八大报告中对于民办教育的描述是“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学 ”,十九大报 告“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二十大“ 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从近 年来的政策来看,引导主要体现在民办义务教育在各区域的结构变化,引导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多样化需求等,规范体现在学校的招生入学、资产管理、收费等方面。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年)》在积极发展服务消费条款中,对民办教育的表述为:“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由此可见,以规范为主的总基点不会改变,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不会改变,但在执行力度方面预计会迎来政策的边际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在总体可控、总量缩减的基础上预计将进入相对平缓的过渡阶段,对调整不到位的地方将稳步推进,同时查补疏漏、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民办教育新法新政规定了通过“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捐资激励、土地划拨、税费减免 ”等更为具体和系统的政策扶持民办中小学的发展,但调研发现部分省市目前的民办教育扶持和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对于民办中小学的发展是杯水车薪。在支持政策不够细化的背景下,如何发展民办义务教育也是举办者面临的难题。
四、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因地制宜做好民办义务教育的发展布局和结构优化。义务教育是地方政府的事权,在规范民办教育以及优化布局结构的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应该发挥其中心职能,统筹规划地方民办教育的发展,在控比例、 调结构的同时,通过购买学位等办法满足家长的学位需求。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发挥地方政府统筹规划的职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十五 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实施义务教育的职责。设立 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应当符合当地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各地政府在进行 民办学校规模与布局的规划、确保公办义务教育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应进行民办 教育治理结构进行规划,在治理结构上进行顶层设计。第二,督促各省级政府出 台购买学位办法,规范购买程序,明确购买标准。可以参考上海等地做法,按同 类公办学生生均成本购买,差额部分由被购买的学生家长缴费,这样民办学校保 留“ 民办 ”性质,仍由原办学主体运营,这种方式为政府加强规范民办义务教育 学校管理提供了一种混合策略,政府一方面可以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另一方 面充分发挥民办主体的积极性,改变传统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低下,提供公平与 效率兼顾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二)要完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政策体系及管理制度,坚持规范与扶持并 举,进一步释放民办学校的办学活力非营利性机构是否能够有效运行取决于政府是否能够有效监管,近年来,民 办义务教育出台了强监管政策,强化民办义务教育的非营利性和公益属性,作为 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在资金监管和办学行为规范方面重点监管,也出台了相应的 措施。建议: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制度,确保非营利性民办办学始终坚持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属性。可以通过学校章程建设,建立健全决策 -执行-监督三位一体、既相互制衡又相互协调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强化非营利 性民办学校的自律机制,加强资产财务监管,深入规范举办者主体变更行为,严 格规制各类灰色关联交易,杜绝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举办者(办学者)以非营利性 之名行营利之实。二是在非营利性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权益保障方面还需要进一 步细化。《民促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还可以采取政府 补贴、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扶持措施。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其 中,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新建、扩建非营利性民 办学校,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以土地划拨等方式给予优惠。政府要加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相关政策的出台,细化民促法中提到的相 关支持政策的细则,增加民办教育举办者对学校发展的信息,使地方政府在执行 过程中有法可依。(三)要力促民办学校内涵发展,探索建立融合课程的行业认证制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融合课程体系如前文所述,国际学校增长异军突起,据顶思数据显示,截止 2022 年 9 月,中国大陆地区国际学校的总量达到 1379 所,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占比为 50% 。 从在校生规模来看,2022 年中国国际化特色学校在校生总体规模为 64.9 万人,其中民办学校在校生总数占比 73%。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使用境外教材,很多学校第探索的融合课程,将国外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引入。建议:一是建立融合课程的中国认证制度。以 IB PYP 和 MYP 课程为例,是典型的覆盖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国际课程。而 IB 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只有一套框架体系,同一个学科,各个学校教学内容和进度都不同。比如 IB 小学阶段的 PYP 课程框架,就是六大 UOI(跨学科主题):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组织自己、共享地球。据调查,IB 课程的课程理念跟我国2022 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理念契合度较高,不少国际学校希望建立融合课程的认证平台,建立融合课程的行业认证制度,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融合课程体系。二是探索融合课程认证配套的制度。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融合课程的认证标准和课程推荐目录,并建立我国基础教育阶段“ 中西融合课程 ”实施 指导纲要。(四)要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在鼓励部分优质学校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同时,通过市场手段引导一些办学质量不佳的民办学校有序退出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在校生规模及占比的持续压减,现有部分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已经或正在因生源不足、经费不足等原因,导致供大于求和资源闲置的局面。2021 年以来,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政策出台后,河南、江西、广东等区域陆续出现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停办乃至倒闭案例。建议:一是引导优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自主发展。随着教育集团化的发展,不少教育集团名下有若干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受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办学规模、人口持续减少等因素影响,教育集团可以调整发展战略,逐步缩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量,将积累下的优秀办学经验转化为教育服务,提供给其他民办学校或者公办学校,可以通过 托管理等方式全权或部分管理。也可以探索转办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幼托教育、素质教育等。二是推动办学质量差的民办学校有序退出。《民办教育促进法 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以捐资、设立基金会等方式依法举办民办学校 ”, 对于无法继续办学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倡导公益捐赠,也可以将举办者进行变更,变更为地方政府、民营企业或者自然人。
五、展望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在课程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数字化方面出现不少新实践、新案例,在满足家长个性化需求、提供选择性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办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行政部门、民办学校、民办教育研究者、家长等的共同期待和共同愿景。未来:教育行政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如何统筹布局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位需求,未来 学位资源将面临人口流入区紧俏和流出区生源断层并存的状况,控规模、调结构 的政策是否应该考虑因地制宜?以及进一步促进民办义务教育扩优提质。民办学校应该重点考虑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生态新格局,以及在 规范、转型、提质、非营利的时代,在新课程改革颁布、科技创新倒逼教育改革 的背景下,民办义务教育如何突出自身特色、提升办学质量,寻求第二次再发展 的机会。民办教育研究者一方面要回答好民办义务教育办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包括民办务教育的功能与定位,如何处理好教育与资本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 另一方面要对民办义务教育办学中的实践问题进行回应,在确保民办义务教育非 营利性和公益性的前提下寻找路径。
义务教育发展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 育 部 .2023 年 全 国 教 育 事 业 发 展 基 本 情 况 [EB/OL].[2024-03-01]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4/558 31/sfcl/202403/t20240301_1117517.html.
[2]新学说.更名 、转型 、停办 ,2 年内 200 个学校名称消失 [EB/OL].[2023-08-26]https://zhuanlan.zhihu.com/p/652515371.
[3]新 学 说 . 托 管 公 办 学 校 , 是 民 办 教 育 集 团 的 机 会 吗? [EB/OL].[2022-02-17]https://zhuanlan.zhihu.com/p/468595553.
[4]中国教育报环球周刊国际学校项目组.2023 年国际学校发展 趋势盘点[N].中国教育报,2023-12-28.
[5]中国网.聚焦国际课程家庭现状 洞悉国际教育发展趋势—— 新东方《中国国际学校学生发展报告》发布[EB/OL].[2023-09-24] http://edu.china.com.cn/2023-09/24/content_116706965.shtml.
执笔人:
宋晓欣(小初分会学术秘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 李 曼(小初分会副秘书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审稿定稿:
王文源(小初分会理事长、金海教育集团总校长,研究员)